发现身边的广东朋友,多少都有点怕上火,更地道的说法是“热气”。
任何症状,在他们眼里都可以归结为热气。
-长痘痘?热气啊。
-吃饭咬到舌头?热气啊。
-手机看久了眼睛干涩?热气啊。
一年天,广东人都在跟清热下火作斗争。日常各种凉茶和偏方就不说了,最离谱的是,连猫粮也有下火版……
今天就来聊聊“上火”这门广东必修玄学。
(本文仅供娱乐,不讨论上火降火的实际效果及原理。)
广东人为了降火
到底有多拼?
作为爱吃、但吃啥都容易上火的物种,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吃喝大业,广东人建立起了一套清热解毒的方法论——
1.食疗祛火,是广东人的基本素养。你肯定想不到,在广东,连喝奶茶都是为了降火。广州有家茶饮店叫周容记,深谙当地人这一需求,专门设计了一套菜单,每款产品的功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糖水也不止是甜品,更是下火神器,尤其是绿豆沙,不过一定要注意分量:
日常做饭也得选择下火的食材。
因为一则公认的真理:所有苦味食物都能降火,广东大概是全国最能吃苦的地方。
位于降火金字塔顶端的苦瓜,广东同事可以变着花样吃一周!因为它的清热下火功力太强,在广东还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凉瓜”。
另一种思路呢,是上火的食物,搭配降火的食物一起吃,就能把火气给抵消。很多经典广东美食,就是这样诞生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羊肉煲,之所以要放甘蔗马蹄,不是因为它们清甜,而是要中和一下羊肉的燥热。
还有知名的老火汤。在广东餐桌上,你会轮番看到冬瓜排骨汤生地土茯苓猪骨汤鸡骨草鸡汤沙葛鲫鱼汤......
这些食材和中药材的搭配玄学,总结起来目标就4个字:清热祛湿。
不过,上面说的这些,只能算日常维稳。
但凡吃了上火的食物,广东人就会召唤更厉害的降火大法:冰广式凉茶。
当地的凉茶铺普及到什么程度?早在年,广东就有1.2万家凉茶店了,要知道,今年上海的咖啡馆数量也就多家……
但在广东,你去凉茶铺,是点不到“凉茶”的。
因为凉茶只是个总称,必须精确到每种凉茶的名字,并清楚地记得对应功效,才能对症下药。
这几年,一些老牌凉茶铺出品越来越精细,比如杏林春,甚至专门针对吃荔枝上火,研发了一款荔枝降火茶。
如果实在记不住凉茶的名字,问题也不大,直接pick凉茶界的苦味王者癍痧,一杯下肚,可以灭掉不同症状的火。
虽然广东人从小喝凉茶到大,已经练就出一根不怕苦的舌头,但还是会以随凉茶一起递过来的一颗鼻屎糖,或者一小袋陈皮,来判断一家凉茶铺够不够专业。
来到广东的外地人,也难免耳濡目染,对凉茶的看法从一开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苦”,演变为甘之如饴的救命水。
虽然去凉茶铺喝凉茶,是广东人心照不宣的降火仪式感,但真正的日常安全感,还是来自家中常备的板蓝根、夏桑菊冲剂和牛黄解毒片。
只要感觉到一点点上火的征兆,广东人就会随时随地,撕开几包冲剂,3秒捣鼓出一杯冰广式,实现凉茶自由。
日常也要时时预防上火。
拧开广东人的保温壶,里面装的很可能是菊花茶、金银花茶、罗汉果茶,直接当水吨吨吨,防患于未然。
吃火锅、烧烤、炸鸡等一切容易上火的场景,桌上必须有一罐王老吉、加多宝,才能安心。
2.民间神奇祛火大法,你根本想象不到。
被上火支配的恐惧,硬是把广东人都逼成了降火偏方研发大师;)
比如龟苓膏肠粉,这个脑洞,大概真的只有广东人能想出来......
最广为流传的民间配方,大概是喝盐水降火,世世代代的广东人表示亲测有效。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如果牙龈长“蛇泡”了,用盐擦一擦便能消炎下火。
还有吃玉米时,扯下来的须别扔,据说用来泡水也能降火。广东的菜市场里,甚至能找到专卖玉米须的。
对于一些严重热气,但因为太好吃而无法割舍的食物,广东人也琢磨出了一些对付它们的方法。
比如荔枝,虽然一颗就自带三把火,但只要泡糖水or盐水吃,就能有效降低上火程度。
说了这么多
广东人挂在嘴边的“上火”
到底是什么?
广东人的一生,就是在和“热气”做斗争的一生。导致热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气炎热,熬夜......但罪魁祸首,往往指向饮食。
在他们看来,有些食物,天生自带上火属性。比如绝大部分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榴莲、芒果、椰子都位列其中。
至于为什么,老广只能告诉你,因为祖宗几千年的经验证明,吃多了很可能会招来喉咙痛、口舌生疮、便秘等一系列上火症状。更玄的是,上不上火还能精确到具体部位!比如荔枝肉是上火的,但荔枝壳却是清热的;榴莲也是,直接吃果肉上火,但要是拿榴莲壳去炖汤,却可以降火。有些烹饪手法,也是和“热气”深度绑定的:所有煎、炸、炒、烤过的食物,统统上火。这样看来,广州作为美食大户,烧烤业却发展得异常惨淡,也不无道理。
相比之下,“清蒸”就温和多了。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蒸”能在粤菜里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既能吃出食物本身的原汁原味,还不热气,一举两得嘛!
广东人还认为,某些调味,也容易引起上火。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辣:
更夸张的是,不少广东师奶甚至认为,除了盐和酱油,其他调料都上火
有些加工过的食物,也被扣上了上火的帽子,比如奶粉。“不上火”,甚至成了广东爸妈挑奶粉时注重的硬核卖点。(有研究表明,奶粉和上火并无关系。)
这真的不是段子。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新手爸妈因为担心孩子上火,用蔬菜水、薏米水给冲奶粉,导致孩子亚硝酸盐中毒......
蔬菜水中的亚硝酸盐会引起婴孩肠胃反应,严重可能引起中毒,请勿模仿!
不过直到今天,关于到底什么食物是上火的,也还没在全体广东人中达成共识。
比如多年以来,西瓜当属寒性还是热性,就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这一点,搜索引擎可以佐证:
大部分人认为它是寒性水果,吃多了容易导致腹泻,但也有不少人暴食西瓜后开始喉咙痛,因此提议它应该被看做热性食物。
这套上火食物学说,大概只有爱吃又爱养生的广东人,才懂其中的挣扎与玄妙。
文|黄小雀编辑eimo图
企鹅吃喝指南,部分图源网络设计|zyx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gucaoa.com/jgcxw/1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