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山川,致敬草木。
香山皂集以草木来回顾存留快速发展背后的传统文化,叙述如今的中山。
是致敬,亦是使命。
这是一个以本草命名的城市。
宋代《太平环宇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五桂山是中山市唯一的山系,盛产芝草、菖蒲、神仙茶、沉香等名贵花草树木,花开四季,香气袭人。方圆三百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孕育了国内一半以上的野生土沉香。早在南宋时期,沉香便是贡品。明嘉靖年间《香山县志》有记载:以地宜香木得名。
这是一个因本草闻名的城市。
年,中山获“中国沉香之乡”称号。
年,“中山五桂山沉香”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年春季,中山市首单商业性药材种植保险出具,为沉香树种植提供风险保障,有效提升中药材种植农户抗风险能力,为“中山五桂山沉香”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贡献保险智慧。
这是一个被本草影响生产方式的城市。
早在年,中山诞生了一家由石岐“中区凉茶组”“中区化工综合”及“纸袋”等生产组合并而成的“石岐中区化工制药厂”(后更名为“石岐凉茶厂”)。此后十多年,石岐凉茶厂经过再改制、变更,于年改称“中山市中药厂”,开始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
年,我国改革开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新成立的中山市中药厂却以年实现产值万元,盈利43万元的能力,崭露头角,成为当时风头正劲的新锐厂家。年,按照国家GMP规范易地改造创建新的生产基地,直至今日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这亦是一个浸润在本草里生活的城市。
不止五桂山,中山的公路绿化随处可见各色草木。龙船花,这种花可用来活血止痛。酸藤子生津止渴;赤蕨是一种美味的野菜。铁线蕨、鸡骨草、葫芦茶、盐肤木......各有各的用途。
中山人的膳食更是离不开本草。以陈皮燥湿化痰、行气健脾,陈皮粥,陈皮芡实瘦肉汤;长得像五根手指的五指毛桃,用来煲汤,祛暑化湿。有趣的是用芦兜包粽子,原本非中山原创,却被中山人研究改良后风味独特,远近闻名。而芦兜的根、叶、花、果和果核也被中山人入药,作不同调理之用。
这还是一个以本草孕育未来的城市。
如今,中山市的部分小学以中草药知识为基点,将中草药的核心知识融入劳动项目设计中,引导学生从小了解中草药知识,在劳动实践中加深对中草药的认识与传承。学生在“中草药+”系列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在劳动中锻炼劳动技能,体会劳动价值,培育劳动情感,从而提升劳动素养。
本草烙印在中山人的生活里,如影随形。
愫氧生活创始人杨雯心,计划开始做香山皂集文创系列皂品时,每天奔图书馆查看香山史记,因当地史记资料无法外借,所以家中、工作室、图书馆,一年多三点一线,对香山这座小城有了更深刻理解与情感,寻找深山野生本草做皂之外,还挖掘了10个当地非遗项目融合,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对传统民间非遗艺术保护的紧迫性。
如杨雯心所设计的板蓝根皂与中山西区非遗罗梁醒狮,中山罗梁醒狮,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区街道的传统舞蹈,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年5月18日,中山罗梁醒狮被列入中山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山罗梁醒狮是南狮的一个流派,形成于中山。罗梁,是创始人罗悦胜、梁国荣的姓氏合称。经过一百多年五代人的有序传承。
以扎实的腰马功架、灵活的身形步法,配合雄壮激昂的鼓乐,将醒狮的各种表情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喜爱。它以起落有势、顾盼生威、豪迈粗犷的风格特征,以及独特的醒狮鼓乐七星鼓、遍地金钱鼓和七十二行破阵采青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它形成于中山,传播分布到江门、珠海、香港、澳门等地,传承人群体较多,在业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生长在中山的板蓝根为南板蓝根,有清热退热的作用,因为板蓝根含有机酸类化学成分,能清除过氧化自由基,此外板蓝根还有祛湿、清火、散结的作用。
寻找的野生板蓝根晾干后全株使用,浸泡植物油三个月,熬煮汤汁过夜后入皂,再经过三研三磨后制成可以洗脸洗澡使用的天然冷皂。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皆有它的来意,或扶危固本,或安身养命,或荡涤人心。中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始终与草木和谐共生。(文:愫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