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鸡骨草 > 鸡骨草归经 > 正文 > 正文

u0001广州u0001奇葩u00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6/1 12:44:01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0/6493214_0.shtml

身为正宗的上海爷们儿,我一直觉得我对“大城市”的了解高深莫测——结果一到广州,瞬间就懵了!

你知道吗,这儿的点心能吃到下午三点,喝的凉茶居然比我家厕所还热,肠粉里连个肠影子都没有……这座城简直就是个奇葩集散地,让我既糊涂又想大喊:“广州,你还有多少秘密没告诉我啊!”

问一下,广州人怎么一见面就叫“靓仔靓女”的呢?

刚踏上广州这块热土,我被街边卖凉茶的阿姨问了一句“靓女要不要喝凉茶啊”,差点在高跟鞋上摔跤!

后来我才知道,从卖菜的老头到便利店的妹子,广州人见人都爱喊“帅哥”“美女”!

这可真不是那种让人腻味的搭话,反倒是这城市里的“交友秘籍”!

听说,这个叫法是因为广州人天生就好心肠,哪怕你穿着睡衣下楼去买肠粉,还是三天没洗头的样子挤地铁,都能被“长相过关”一顿夸!

一位老大爷跟我说:“帅哥美女可不是长得好看,得让别人乐,自己也得乐啊!”

这帮自带美颜的“赞美风”让我这个习惯了“冷淡交际”的上海人瞬间崩溃——没想到,陌生人之间也能这么热乎!

问一下:这凉茶怎么一点都不凉,苦得让人想哭却喝了还想要?

身为奶茶的死忠粉,我想喝凉茶消消暑,结果第一口差点苦得我魂飞魄散!

店员瞅着我那脸扭得像个麻花,淡定来了一句:“凉茶不是冰茶,是用来去湿降火的!”

凉茶里的“凉”是说它的药效有点冰凉,而不是说喝了之后嘴巴变得冻得发抖!

广州人从小喝凉茶,能根据舌头的颜色来调配:想去湿就选二十四种,熬夜上火喝苦茶,咳嗽的时候来杯竹根水……我在北京路一家老字号的凉茶店看到,老板娘只要看一眼顾客的脸色就能推荐饮品,这本事简直跟老中医有得一拼。

更厉害的是,连木棉花都能捡来炖汤去湿,广州人真是“什么都能养生”的代言人!

问题三:艇仔粥这碗粥里连个艇仔影子都看不着,那这名字是咋整出来的呢?

在永庆坊捞艇仔粥,我盯着碗里那些鱼片、猪肚、花生米,心里琢磨:这葫芦娃咋跟船扯上关系了呢?

本地的哥们儿乐呵呵地说起老故事:过去珠江上的渔民们坐着小船卖粥,里面的料全是江里的鲜货和剩下的边角,便宜得很还特别好吃!

虽然没了小船,但这份“水边热闹气”还是留着呢!

让我瞠目结舌的是,广州人真是一群喜欢搞笑的家伙:那猪肠粉居然没个猪肠,煲仔饭也跟“煮小孩”扯不上关系(粤语那种“仔”根本说的是小瓦锅),就连所谓的“人头饭”也是按人头分配的白米饭嘛!

这招“给孩子取名”的绝活,估计就只有搞笑又实在的广府人才能想得出来!

问你个事,肠粉里没肠,那为啥能当早餐的老大?

第一次听到“牛肉拉肠”这名字,我以为是啥内脏大餐,没想到一上桌竟然是那种晶莹剔透的米皮包着鲜嫩牛肉!

“肠”是说蒸出来的粉皮,跟猪肠儿长得挺像的!

在荔湾湖边的那家百年老店,我这双眼睛亲眼见识到师傅用蒸笼像玩魔术一样“拉”出薄薄的米皮,包着鲜虾、牛肉或叉烧,再浇上他那神秘的酱油——手法流畅得像打太极,三分钟就能搞定一盘。

老板得意洋洋地说:“广州人每天都吃肠粉也不吐槽,全城光是卖肠粉的店就有三万多家!”

怪不得《舌尖上的中国》要拍水菱角,这玩意儿真有道行,把普通的东西整得像宝一样,佩服得我五体投地!

问题五:广州塔的顶端藏着外星小伙儿!

我站在米高的“小蛮腰”观景台上,旁边有游客小声嘀咕:“传闻这儿曾经是外星人的家!”,搞得我一阵心痒痒。

晓得这是个城市里的鬼故事,但瞅那塔的扭曲钢结构,真是让人觉得自己穿越到了未来!

工作人员跟我说,广州塔造的时候用了很多钢铁,就像是给大象穿上了铠甲!那餐厅的玻璃地板可牛了,能顶得住两个胖子在上面跳舞,连风的设计都听取过飞机叔叔的建议呢!

与其相信外星人,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人类的高科技杰作——想想吧,能把旅游、美食、蹦极和5G信号发射器全都装进一座塔里,这脑瓜子真是“外星级”的搞怪!

问个问题:这花花草草都能炖汤,广州人是不是前世是神农啊?

在华南植物园,我看到一位老太太蹲在木棉树旁边捡花,忍不住问:“这花是不是能让人上天?”

老妈瞅了我一眼:“这不是给我炖汤用的吗?”

去湿气的!

后来才晓得,广州人居然把霸王花、鸡骨草、五指毛桃,还有路边的落叶榕根,统统往砂锅里扔!这玩法真是够奇葩的!

在越秀区有家老火汤店,老板大手一挥,墙上挂满了百来种汤谱,笑着说:“广州的阿姨们个个都是营养专家,春夏赶走湿气,秋冬滋润肺部,孕妇有专属汤水,学生也有聪明汤!”

我叫了一锅椰子鸡,甜得我连喝三碗都停不下来——果然“宁可没菜,不可少汤”真不是开玩笑的!

问你个事:喝茶就是吃大餐,一坐下来能聊上三个钟头!

上海人喝咖啡像打地鼠,广州人喝茶慢条斯理像个老钟摆。

我头一回瞅见老头老太早上七点就占位置看报,慢吞吞地喝茶到十一点,险些以为他们在搞静修大会呢!

我当地的朋友带我去陶陶居,点了一桌虾饺、凤爪和叉烧包,还一脸认真地说:“喝茶可不是单纯吃东西哦,主要是为了聊天和放松心情嘛!”

更牛的是,广州人把早茶当成了24小时的社交场:下午到茶馆谈生意,晚上一起喝茶聊心事,就连相亲也约在茶楼里!

这种“喝茶交朋友”的日子,让习惯了“拼命工作社交”的我眼泪汪汪,真是心塞呀……

这洗碗的样子,简直比我吃饭时还板着脸!

在惠福东路的烧烤摊,我亲眼看到一幕奇葩的场景:大家坐好后,竟然不是拼命点菜,而是拿起茶水来给碗筷洗个热乎乎的澡!

朋友演示正宗步骤:“杯子转三圈,碗儿捞两遍,筷子搓到闪光!”

问到为啥,有人说是消毒(虽然专家表示没必要),有人觉得是个仪式感,而老叔的理由最搞笑:“我妈说,不把碗筷烫一烫的人,根本不能吃烧鹅!”

“这套祖传的‘吃饭前开仪式’,居然让平常吃个饭都像在举行盛典——大概这就是广州人对生活的那份尊重吧!”

问题九:那些地名一溜儿排到十,强迫症的朋友们可乐得不行!

我拿着地图一路搜寻什么一德路、二沙岛、三元里、四牌楼……一直折腾到十甫路,简直忍不住捧腹大笑:广州的名字取得真是懒得一塌糊涂啊!

当地的朋友们透露,这些数字地名其实隐藏了城市的八卦:一德路以前是吃海鲜的集中营,三号线地铁人多得像赶集一样,被调侃成“苦哈哈西路”,而上下九的“九”则是表示长长久久、天天好运气!

更牛的是,这串数字连的不仅是地名,还有历经千年的交易网络——这种简单明了的聪明才智,给我打满分!

问题十:地铁3号线长达64公里,是给跑马拉松的选手准备的车吧!

我艰难地穿过上海地铁1号线的早高峰,没想到一脚踏上3号线,就仿佛被“广州特产”的人潮直接抬起来了,那种感觉简直是“绝望到家”啊!

这条全国最长的地铁线有64.41公里长,每天客流量超过万。网友们调侃说:“3号线让我明白,人类能忍受的最高挤压就是每平方厘米1.5个人。”

这条“鬼路”把机场、火车站、商业中心还有大学城给连成一堆了!

我在火车里碰到了个急着赶飞机的生意人、扛着布料去十三行的老板,还有穿着汉服到永庆坊拍照的小姑娘……或许这就是广州的魅力:再怎么挤的日常,也压不灭人们对生活的热忱!

十来天的广州游,让我弄明白了一堆事儿,但也让我彻底入了这座城的“圈”。

这儿有一边吐槽台风天一边给扫大街的阿姨送饮料的邻居,还有把百年老房子改造成网红书店的小伙子,还有在CBD楼顶上养菜的白领……广州的“奇葩”,就是实事求是和浪漫主义的相互撞击,是传承和创新的完美结合!

说不定就像那句老话讲的:“广州啥都冇藏着,但个个地儿都有故事!”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gucaoa.com/jgcgj/13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鸡骨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